修改時間:2016-08-12 08:57:16 瀏覽次數:5227次
導語:在這份光鮮的財報背后,依然能夠看出一絲隱憂:基石業務電商活躍用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業務仍處投入區且業內好手眾多。
即便以挑剔的眼光來看,阿里巴巴集團在2016年8月11日晚交出的財報也堪稱優秀:集團收入同比增長59%達到321.54億元人民幣,旗下中國零售平臺(天貓+淘寶+聚劃算)收入同比增長49%達到233.83億元。雖然凈利潤同比下滑77%,但阿里巴巴集團去年同期財報中包括了剝離阿里影業獲得的247.34億元非經常性收益,刨除該數字后凈利潤仍為正增長。
不過,在這份光鮮的財報背后,依然能夠看出一絲隱憂:基石業務電商活躍用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業務仍處投入區且業內好手眾多。更要引起阿里巴巴注意的是,一些攻擊者正試圖在阿里巴巴的關聯業務上找到突破口,對它提出挑戰。
電商業務的天花板
從阿里巴巴集團成立開始,電商業務就是這個龐大帝國的堅固基石。
數據顯示2015年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額(GMV)達到2.95萬億,而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零售平臺貢獻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了8370億元,同比增長24%。即便在京東強勢崛起的今天(根據財報顯示,線上交易額為947億元),阿里巴巴電商的老大地位依然十分穩固。
不過,它正在受到外部環境(用戶數量)不如意的困擾。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用戶增長顯著放緩,但得益于中國電商整體滲透率不高,阿里上市后始終維持用戶數量高速增長,2015年中國零售平臺全年凈增加7300萬活躍用戶,每個季度都能獲得超過1500萬用戶左右的增長。
而根據最新財報顯示,目前中國零售平臺的年活躍買家達到4.34億人,較前一季度的年活躍買家數量凈增僅有1100萬人。對于商家而言,所在平臺用戶規模龐大,對商品的銷售自然有利。而對于阿里而言,用戶數是一切的基礎,依靠龐大用戶數,才能保持電商業務的高速增長。
目前阿里巴巴用戶增長的四大來源為:
一、移動用戶
得益于智能手機的高速增長與普及,阿里巴巴可以迅速向三四五線城市和鄉村進行普及,因為這些地區的消費者首先觸網的工具往往是智能手機而不是PC;
二、跨境電商
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生活質量上升,以及國內某些行業發展不均,讓國內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需求打打增加,和出境購買以及一般外貿相比,跨境電商吸引消費者能力很大;
三、農村電商
物流能力提升以及農村智能手機普及,村淘是阿里巴巴近兩年發力重點;
四、商超品類
快消品、生鮮、商超類這些高粘性的商品。
在這些領域,阿里巴巴在爭奪用戶方面都遇到了強有力的挑戰:移動方面的紅利也所剩不多,目前阿里來自移動的用戶已經超過七成;跨境電商方面遇到多個垂直電商、京東、網易考拉的強勢挑戰,同時還要面臨政策搖擺;農村電商、商超品類仍處于投入期,物流成本高,以京東為代表的自建物流電商更容易觸達。
不過至少到目前為止,活躍用戶增長勢頭的下降仍未對阿里巴巴造成致命影響,這是因為單個用戶的購買正在上升: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第二季度來自中國零售平臺的每用戶平均年營收為人民幣202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171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第二季度來自中國零售平臺移動用戶的每用戶平均年營收為人民幣140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76元。
新興業務可期
在此次財報中阿里巴巴表示,這是最后一次在季報中披露GMV數據,未來將轉變成每年一次在年報中披露,馬云還曾經表示:“GMV從來不是我們的核心指標。”
在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以電商業務起家,但卻被人稱為技術公司,這是因為在電商業務之外,亞馬遜的觸角伸向多個領域。此次進一步淡化GMV數據的背后,或許正是阿里巴巴從電商公司向科技公司轉變的重要一步。
從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能夠為其支撐兩千億美金的市值,但這僅僅是阿里巴巴的下限,包括大文娛、云計算、菜鳥、高德、螞蟻金服在內的諸多“新引擎”才能主導未來阿里巴巴的上限。
此次阿里巴巴的季報按照業務矩陣呈現業績,分為中國零售平臺、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及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組成四大業務矩陣,也讓阿里巴巴的這些未來引擎們展示更加充分。
在所有矩陣中表現最好的自然是阿里云,在連續多個季度三位數增長后,本季度云計算業務收入達12.43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156%,付費客戶數則同比上升119%至57.7萬戶;數字媒體與娛樂版塊的營收為31.35億元,同比上升286%,這歸功于優酷土豆業務的并入,以及UC瀏覽器移動增值服務的提升;包括YunOS操作系統、高德地圖、釘釘等在內的其他業務版塊收入為人民幣5.35億元,同比增長30%。
不過進一步的現實是,這些新興業務目前仍然無法盈利。
根據財報顯示:云計算業務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人民幣4.39億元,調整后的EBITA虧損為人民幣1.58億元;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人民幣18.53億元,調整后的EBITA虧損為人民幣9.96億元;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的運營虧損為人民幣15.72億元,調整后的EBITA虧損為人民幣8.87億元。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或許正處于一個虛弱期,在最近的一兩年間,用戶數量增長以及單用戶購買或許將遇到瓶頸,而新業務的盈利現在還看不出端倪。
菜鳥仍未說明
在本次財報中,阿里巴巴對菜鳥、口碑等業務進行了進一步披露。財報顯示,作為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菜鳥網絡業務進展迅速,平臺日均處理包裹4200萬個,是其他自營電商物流公司的十多倍。
不過或許這么簡單的數據無法打消投資人對阿里巴巴和菜鳥之間關系的懷疑:自今年5月31日以來,做空阿里巴巴股票的數量已經增加了29%。
在此前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20-F年報中,阿里巴巴集團表示,該調查始于今年年初,調查目標包括“雙十一”的數據、業績數據合并的策略和操作方法,以及關聯方交易。這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在會計操作中將菜鳥網絡視為“權益法投資對象”。
一位阿里的批評人士認為,阿里擁有菜鳥物流47%的股份,每天能為阿里運送三千多萬的包裹,阿里居然不把它算進去。根據會計準則,當母公司作為子公司產出的主要受益者,可以幫助公司來鞏固業績的時候,必須把子公司的數據算進去。一些會計專家則表示,去年,阿里巴巴為菜鳥網絡貢獻了60%的營收,在阿里的幫助下,菜鳥網絡的貨運總量非常驚人。
阿里除了自己擁有菜鳥網絡47%的股份以外,阿里巴巴與許多其他公司錯綜復雜的關系也有利于拉升菜鳥物流的股價。例如,阿里有銀泰33%的股份,銀泰子公司擁有菜鳥物流的股份,銀泰被阿里收編以后,銀泰前董事長沈國軍成了菜鳥物流的CEO;根據復星國際年報的數據顯示,復星集團擁有菜鳥物流10%的股份,復星集團擁有阿里旗下網商銀行25%的股份,網商銀行是螞蟻金服的子公司。
阿里巴巴表示這些做法是符合會計準則的,并承諾將會在發布第一財季財報時提供“更清楚的提供各項業務的信息。”
不過從目前的財報來看,仍沒有關于菜鳥的進一步數據顯示。(來源:騰訊科技)
Copyright ? 2015-2025 cstu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漢百捷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鄂ICP備11003111號-1 Powered by BJ-Tech. 百捷集團信息科技 客服咨詢:400-027-8800 舊版入口